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作为建筑师,我们是否应该为「网红」而设计?

2020.01.13 | 
建道设计ArchiDogs 建道设计ArchiDogs

作者:建道设计ArchiDogs
原文链接

近年来,“instagramable“ ”网红”等标签在建筑界变得炙手可热。不管舆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社交媒体关注度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建筑甚至于建筑师能力的考核标准。然而,作为建筑师,我们是否应该为“网红”而设计呢?

Dezeen特约撰稿人、英国视觉艺术家Will Jennings针对Instgrammable Architecture提出了他的看法,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作者 | Will Jennings
编辑 | Shirley Chen,Winnie
本文参考dezeen



“网红建筑”的出现:社交媒体下的新美学 



在短短9年时间里,Instagram从一个有趣的照片分享应用,发展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元素。Instagrammable现在是一个被词典认可的单词,作为动词“to Instagram”正威胁着传统的拍照或是照相。



© Gotham Magazine



Instagram彻底重塑了媒体营销模式,商家常常巧妙地将产品植入instagram用户的照片中,以至于广告标准局(Advertising Standards Agency)不得不发布了一份广告影响者指南,帮助受众将无害的帖子与商业推广分开。




© ArchDaily



建筑也未能幸免,其本身就深深融入了Instagram文化。在米兰设计周(Milan design week)上发布的年度Instagram上最受欢迎的十大设计,成为了这次活动的热点。社交媒体似乎已经成为了城市设计的关键元素。



© Ossip van Duivenbode
© Dezeen



从弗雷德里克·埃文斯的《阶梯之海》,到威廉·内曼和萨沙·斯通的《巴塞罗那馆的照片》,从设计教科书中复制的巴塞罗那馆的照片,到伊万·巴恩和他的同时代人将建筑形式重新想象成二维,摄影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有着丰富的批判性历史。



© MoMA



但可共享的数字图像制作,尤其是Instagram的爆炸式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空间地点(place) 与自身形象之间缓慢演变的关系。



将建筑照片发布于社交媒体不同于传统的建筑摄影,它不仅承载着摄影者自己的美学观点,而且还承载着一种特殊的紧迫感,一种超越艺术对象、在一个以自我推销为媒介经济体系中对视觉影响力强烈需求。



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正遇上了这种审美和社会期望的快速增长,一种“为社交媒体而设计”的建筑类型已经出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红建筑”



 © Dezeen 
© Aldo Amoretti
BIG和Heatherwick Studio等公司显然是这一理念的支持者,他们创造了一种具有核心标志意义的建筑,在这种建筑中,图标(icon)不仅是城市品牌设计的一种形式,他们同时占领了数字空间的高地,作为建筑图像传播的另一种模式而存在。



但创造并推广这种建筑新语汇的不仅仅是明星建筑师,他们中还有推广无底(glass-bridge)游泳池和品牌营销的开发商、设计自拍照墙的室内设计师,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寻找商品的买家们。



© foxnews



千禧一代喜爱的新潮色彩有助于建筑的亲和力,同时兼具讽刺感或和娱乐性。Instagram的审美观强调随意的pop-up风格、工业风的破旧别致,这种审美几乎是不分国家或地区。瓷砖地板不错,天使翼墙更好,复古或工业时尚的暗示将更能吸引智能手机摄像头。



© mtaramichelle.com



其结果是一系列的类似的建筑空间在世界各地被复制,它们与其说是被居住,不如说是被数字记录。人们捕捉在空间的那一刻,然后离去。“网红”风格的空间以牺牲当地性和不可知的偶遇为前提,创造了一种舒适的全球美学。你甚至可以下载一个应用程序,让它直接引导你到最近的网红地点,无论你在哪里,立即为你的社交媒体提供一个“合适的”背景。



© Archdaily



据估计,2017年有超过1.2万亿张照片被拍摄,其中85%是用智能手机拍摄的。其中有多少会被再次审视? 在这种快速发展的美学中,空间或是地点更像是临时的舞台布景,而不是传统的基础设施。




 建筑:从体验空间转化为表现空间 



Instagram将建筑从体验空间转化为表现空间,并将居住者转化为消费者和被消费者。 空间体验者们似乎不存在于这个地方本身,而是深深地专注他们的手机屏幕中。从自拍杆到智能手机前置镜头的巨大发展,自拍文化对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它也影响着我们城市的形状。



© museumoficecream.com/san-francisco



在视觉艺术方面,Instagram改变了展览设计。冰激凌博物馆(Museum of Ice Cream)或自拍工厂(Selfie Factory)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装置设计更受欢迎。一些艺术界人士对“网红式设计”进行了反击,他们担心把数字化体验放在首位损害艺术品的真实体验。2012年,蒂诺·塞加尔(Tino Sehgal)禁止参观者拍摄或记录他在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涡轮厅的装置作品。



© Internet 



我们城市空间似乎也遵循着同样的方式,变为围绕着可共享和可复制的图像的情景性设计。当音乐家或是艺术家禁止观众使用手机时,建筑师似乎找不出合适的理由禁止手机摄像头的影响。在私人管理城市空间的蔓延已经禁止摄影等活动的时代,这也是不合理的。




 建筑师如何设计“不网红”的建筑?



那么,建筑师们是否能从设计“网红建筑”的洪流中抽身而出呢? 2019年的今天,我们能不为社交媒体而设计吗?



© Internet 



一个可实现的方向是减少对标志性的建筑空间的关注,而更多地强调过渡和非目的地空间,这将有助于使城市设计回归存在感,远离作为刻意设计的背景的存在感。普通的街道和日常建筑,值得更多的关注。



© Vice.com
© MAS Context 



又或许建筑师应该设计出具有挑衅性的丑陋建筑,这些建筑不符合社交媒体上关于形式、色彩的审美传统,因此会被社交媒体所摈弃。不过,也许“网红”是一种已经过时的时尚。谁知道在未来的9年里,我们将使用什么样的数字平台,这些平台将如何影响我们的体验和城市空间的设计?



© hoteldesigns.com



城市形态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设计,而不是从当前的市场需求出发,我们只是在建造一种存在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在我们意识到之前是多余的。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也许会对此时的建筑设计理念感到困惑。我们的建筑不是为现实世界的直接用户设计的,而是为假想的数字受众设计的。




作者简介
威尔·詹宁斯是伦敦的一位视觉艺术家和作家。他的作品专注于建筑和城市设计与文化、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结合。他曾为《城市建筑杂志》、《卫报》、《Lapsus Lima》和《景观杂志》等杂志和平台撰稿。


参考素材

https://www.dezeen.com/2019/09/05/anti-instagram-architecture-will-jennings/

https://www.archdaily.com/876903/instagram-is-changing-how-we-design-spaces-and-creating-incredibly-lucrative-businesses

https://imtaramichelle.com/blog/instagram-walls-in-la



作者 | Will Jennings
编辑 | Shirley Chen,Winnie
本文参考dezeen

- END -

图片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条评论
善见不空
善见不空 2020-01-14 13:56:07 回复 1

我的老师很喜欢伟人的一句话,并自己加上了职业前缀:设计为人民服务。我觉得作为建筑师不应该像个艺术家一样去讨论到底该不该支持网红建筑,而应该看这些建筑是不是人民喜欢的,喜闻乐见的。当然,从资源利用方面我不太赞成一个因为某种短暂的群体兴奋而产生的建筑长久的占用某一块土地。但我也不反对因为人民的娱乐生活而建造的临时性的可以带来奇妙观感并服务于大众的建筑

John Chen
John Chen 2020-01-26 11:43:52 回复 0

回复 善见不空: 所以在临时性的装置的创作我们可以赋予网红色彩,顺应资本的口味

善见不空
善见不空 2020-01-14 13:56:07 回复

我的老师很喜欢伟人的一句话,并自己加上了职业前缀:设计为人民服务。我觉得作为建筑师不应该像个艺术家一样去讨论到底该不该支持网红建筑,而应该看这些建筑是不是人民喜欢的,喜闻乐见的。当然,从资源利用方面我不太赞成一个因为某种短暂的群体兴奋而产生的建筑长久的占用某一块土地。但我也不反对因为人民的娱乐生活而建造的临时性的可以带来奇妙观感并服务于大众的建筑

me
me 2020-01-15 17:36:34 回复 0

回复 善见不空: 归根到底理想终归会部分被资本的洪流带走

善见不空
善见不空 2020-01-14 13:56:07 回复

我的老师很喜欢伟人的一句话,并自己加上了职业前缀:设计为人民服务。我觉得作为建筑师不应该像个艺术家一样去讨论到底该不该支持网红建筑,而应该看这些建筑是不是人民喜欢的,喜闻乐见的。当然,从资源利用方面我不太赞成一个因为某种短暂的群体兴奋而产生的建筑长久的占用某一块土地。但我也不反对因为人民的娱乐生活而建造的临时性的可以带来奇妙观感并服务于大众的建筑

建道设计ArchiDogs 建道设计ArchiDogs

作者:建道设计ArchiDogs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